唐崇榮牧師巡迴音樂會 加州劇院 California Theatre
345 S 1st St, San Jose, CA 95113
07/06/2025 7:30 PM
林望杰博士懇請主內同工傳遞介紹唐牧師巡迴音樂會的短片。 希望您可以鼓勵各教會能播放這短片,讓教會的弟兄姊妹都能明白這次音樂會的意義。
Ticketing: 請上網登記免費入場卷: https://stemi.org/gct
每日讀經: 歷代志下 7–9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現在我已選擇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 (代下7:14-16)
分类 | 细分类 | 语 音(Audio) | 简体 | 繁體 |
靈修(5/23) | 歷代志下 7-9 | 獻祭守節、聖殿完工、所羅門卒 | DB143S | DB143 |
講道信息 | 啟示錄 | 得勝者的見證(2) 啟12: 1-17 | N27121S | N27121 |
聖詩 | 生命聖詩 | 我每思念十字寶架 | Hymn0127 | Hymn0127 |
插畫 | Fruit of the Holy Spirit | 聖靈的果子 | PQ004 | |
講道信息 | 約翰福音 | 節期最大之日 约7:37-44 | N04072S | N04072 |
主日學 | 羅馬書 | 15a. 效法基督的爱心 羅15:1-7 | N06151S | N06151 |
門徒造就 | 聖經 | 1 聖經無誤误聖經難題總解 約6:60-63 | B701S | B701 |
短講 | 哥林多前書 | 16. 保羅對信徒們有何囑咐? 林前16:1-24 | N07163S | N07163 |
福音見證
全力以赴-艾得理 David Howard Adeney
11/3/1911-5/11/1994
「中國是他的最愛,他所領受的呼召就是服事此一偉大的民族。在神全能的計劃中,艾得理牧師在中國人中間服事的時間,長達六十年之久」。 戴紹曾
艾得理是一位深愛中國人靈魂的宣教士,一九三四年的春天,艾得理把他自己奉獻,服事他的主。那年他二十二歲,剛從劍橋大學畢業,他決心在倫敦申請加入中國內地會。雖然他身體孱弱,差會的醫生對他遠赴中國的體力適應程度甚不樂觀,最後的評估是認為十分冒險。但他有堅強的心志,從十二歲起就期待去中國服事。在審核的前一天,神在他晨間的靈修中賜給他話語,「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申33:25)。當他接受宣教醫生戴克的面談時,看見那間房間的牆上有一段經文,正是「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這正是主賜給他蒙召去中國宣教的話語印證。
雖然他一直都不是十分健壯的人,也常常對自己缺乏信心,他的一生卻影響了許多人的生命,神藉著他開創了許多的事工,他盡心服事過許多亞洲及其他地區的教會。對神而言,艾得理是祂揀選的忠心僕人,他的軟弱正好使他成為彰顯神能力的器皿。
艾得理的歷世先祖中,有許多敬虔的基督徒或宣教士,曾祖父威廉熱愛宣教,祖父一直竭力傳福音,父親哈沃為了當宣教士,曾十分努力工作以積蓄經費,從小就半工半讀,直到劍橋大學畢業,修完神學課程後按立為教區牧師。然而他對向猶太人傳福音有負擔,因此辭去牧職,到羅馬尼亞當宣教士,服事猶太人。在羅馬尼亞,哈沃之妻生下兒子傑克後,因醫藥不良,死於產褥熱,後來哈沃在那裏認識從英國派去服事猶太人的宣教士茀蘿倫斯,二人結為夫婦。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著經濟的負荷,艾得理的父親將妻子和四個孩子留在家鄉,自己獨自回羅馬尼亞宣教。從一九一九年起,二十年來,哈沃就維持這種一年中有十個月在外的日子,塑造了數千猶太孩童。這就是哈沃的四個兒子從他所學到的榜樣,並且日後父親成為孩子們個自努力模仿的對象。艾得理後來追憶:「家父的榜樣,在我的生命中有不可磨滅的印象。雖然他長年在外,而且我一直到夠大了才稍瞭解他。他很內歛,我想我們四兄弟中沒有人夠瞭解他,因為他幾乎不曾分享過他個人的經驗;但他的正直,不苟且的讀經與禱告的生活,對交付的工作恪盡職守,均留給我深刻的印象」。艾得理從小立志要當宣教士,他的大弟海柔是一位醫生,後來也成為一位宣教士,二弟柏納曾加入中國內地會到四川東邊宣教,么弟羅納繼承父志,到海外向猶太人宣教。同父異母的哥哥傑克成為塞浦路斯東正教的主教。艾得理的女兒美英在一九八九年過世前是海外基督使團在菲律賓的宣教士,服事了近二十五年。兒子小柏納在印尼的一所基督教大學執教。海柔的兒子大衛,是一個基督教慈善機構基金會的主任,海柔的女兒在非洲當宣教士。
艾得理蒙召的過程是漸進的,在高中時代有一位老師休頓對他有很深的啟發,成為他日後一生服事的目標。休頓那時即將加入內地會去中國,他曾借「千哩外的神蹟在中國」(A Thousand Miles of Miracle in China)給艾得理讀。葛拉弗(Archibald Glover)目睹一九零零年的義和團之亂,追述當時暴民的狂熱以及有膽識者營救的事蹟。數百名中國基督徒及兩百名宣教士和子女被殺戮的慘狀,深深感動艾得理。無論是倖存者或是殉道者的見證都令他刻骨銘心。使他不能忘懷的是,一群避難的宣教士在久旱不雨的村中,快被絕望至極的村民當作代罪羔羊殺掉時,宣教士如何情辭迫切地向神求雨。他們用中國話禱告,為要讓捉拿他們的人知道,神會垂聽他們的禱告;神垂聽了。這故事震撼艾得理整個人。從此,艾得理再也無法忽視中國福音的呼求及成千上萬人不認識主的事實。他對宣教士所要付的代價,有了新的體認。代價雖大,但在神沒有難成的事,神主宰萬事。此時他開始思索是否神也要他去中國。他看完戴德生的傳記,戴氏十七歲時已經把自己完全獻給主的心志激勵了他,艾得理嚴肅地回味著戴德生的話:「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渴望去中國,這塊土地盤據我心,想想看,在世上有三億六千萬靈魂,無神無指望!想想看每年有一千兩百萬生靈臨終時,得不著福音的安慰,可憐被遺忘的中國! 幾乎無人關心!」艾得理開始深切地關懷,休頓送他一張中國地圖,上面把眾多的中國人口以幾個黑色小方塊標出,基督徒人數只佔一小方塊中間的一個白色點,這圖畫令艾得理終身難忘。
在進劍橋大學之前,艾得理就已確定神要他去中國,在劍橋的日子,中國一直是他言談中不能或忘的,他不遺餘力的參與禱告,查經,傳福音的服事,雖然時間不夠用,他仍投入學生團契的事奉中,也接受劍橋團契宣教使命的傳承。他為了爭取更多時間投入事奉而放棄修讀優等學位(honors degree)的課程,大四時轉讀神學專修。從劍橋畢業時,主賜他異象: 遍傳福音,候主再臨(太24:14)。
接受為期一年中國內地會宣教士的職前訓練後,艾得理準備啟程到中國的日子近了,他為自己設立了三層目標: 認識基督,取悅基督,傳揚基督。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八日教會的弟兄姊妹來到貝德福火車站為艾得理禱告送行禱告後唱詩:「天父必看顧你,直到再見面」。然後家人送他到倫敦登上航向中國的輪船迦太基號,艾得理強掩著奪眶的淚水,告別了雙親和他生長的故鄉。順服是要付代價的,離別的時刻使他椎心泣血,傷痛無比,他二十三歲生日是在從香港赴上海的途中度過的。
學中文是宣教士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在語言學校上課時艾得理還遇見了更大的挑戰。他們中間的一對同工斯坦夫婦(John & Betty Stam),和一位抗議的中國基督徒在離學校幾哩處被公開斬首。斯坦夫婦是在一九二七年政治暴動後,來華的兩百位宣教士中的一對。斯坦夫婦殉道時十分鎮靜和沉穩,斯坦夫婦的女嬰是一位中國傳道人不顧性命勇敢地插手搶救出來的。這樁悲觀劇震懾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無人不在神面前屈膝,結果引發靈裏的更新奉獻。每個人面對神的呼召,到宣教地「以至於死」時,都迫切需要這樣的勇氣。艾得理有為主受苦的心志,他決心不住西式洋房,寧願和中國百姓住在一起。他嚴嚴的對付試探,知道自己天然的生命的軟弱,容易犯罪,只能倚靠聖靈,信服聖經,他進入神的曠野學校。他服在神大能的手下,虛心求教,曾到山西靈工團接受楊紹唐牧師的造就,學習生命的功課。他了解自己的軟弱和敗壞,不敢再靠自己,經常在神面前悔改,等候,懇求聖靈來潔淨和充滿。艾得理畢生都在努力學習如何放下自己,讓神來掌管。他領受聖靈能力的澆灌,在他回河南鄉村教會工作時,已是煥然一新,滿得聖靈的能力。
在一九三八年三月三十一日,艾得理與從美國來的宣教士忠玉在漢口舉行婚禮,婚後同心事奉。一九四零年日軍逼近河南方城,他決定將妻子兒女仍留在方城,城被攻破時,凡沒有躲入教堂避難的婦人和女孩,無一不遭日軍凌辱,也有許多人死於刀下,然而神奇妙地保守了他們。服事滿了七年,他們穿過日軍佔領區,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從上海搭乘最後一艘駛往美國的日本船回到美國。
之後四年的服事中,艾得理在美國呼召了許多人到遠方宣教,在英國將中國的消息和代禱事項傳遞給四千位代禱團契的同工們。一九四六年一月三日,艾得理告別妻兒,從倫敦起行,重返中國,一年多後一家人才來華團聚。因著他的服事許多中國的年輕人接受了主,被栽培,被成全。一九五零年八月離華返美,一九五六年他又回到香港,擔任第一屆國際學生福音團契(IFES)遠東區總幹事,足跡遍及東南亞。一九六八年起在新加坡擔任門徒訓練中心主任八年,培育神國人才。一九七六年到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任教六個月後,搬到中國人聚集的加州柏克萊繼續學生工作和華人工作,直到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一日息勞歸主的日子。
艾得理一生為中國人的福音事工而努力,為愛中國人的靈魂他將一生的歲月獻上,死後神將他安葬在加州的中國山(China Hill),等候耶穌再來。
孫雅各取材於艾得理傳 全力以赴的一生
Leave a Reply